春风化雨 精准扶贫——省残联驻村帮扶工作开展情况纪实

◎省残联农村工作队

  一、省残联包扶村情况

  2015年5月起,省残联的包扶村由大同市阳高县罗文皂镇罗文皂村调整至长治市武乡县蟠龙镇老凹村、祥良村。

  武乡县属革命老区,国定贫困县,脱贫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按2014年现行脱贫标准2800元(按2010年人均收入低于2300元的不变价推算),目前武乡县还有贫困人口近3.3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18.9%,有205个贫困村,占到全县行政村的54.4%;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5459元,只分别占到全国(11422元)、全省(9454元)、长治市(1109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9.7%、57.7%和49.2%。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农民收入低的状况还没有彻底改变。加之因灾、因病、因子女上学和市场变化影响返贫的问题突出,到2020年与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小康、稳定实现扶贫对象脱贫目标任务还十分艰巨。

  发展不足是实现脱贫的主要障碍。全县扶贫工作在基层组织、基础设施、基本素质、基础产业建设方面的欠账仍然较大,全县还没有真正形成支撑农民稳定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产业规模小、龙头带动弱、品牌效应差、农民收入来源单一等许多问题。全县大部分龙头企业产业链条短,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对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辐射带动作用还十分有限。同时县域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步伐不快,对农村扶贫开发的辐射、带动作用还不明显。

  机制不畅是实现脱贫面临的困境。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不到位、群众参与不充分、规划论证不科学、资金资源整合难、合作联动效果差、社会动员不全面、工作责任不明确、体制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改革创新扶贫工作的任务繁重而艰巨,这些都直接制约了扶贫工作健康有序科学发展。

  2016年4月,武乡县委、县政府印发了《武乡县“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提出了目标任务:全力实施“1231”脱贫攻坚行动,做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两个不愁”,落实扶贫对象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三个保障”,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易地扶贫搬迁、公共服务、能力素质、金融扶持、生态建设、精神文明、基层组织和改革创新等十个工作重点,最终通过生产发展脱贫10523人,易地扶贫搬迁3828人,教育扶持脱贫4028人,生态保护脱贫6938人,政策兜兜保障脱贫7241人,确保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掉贫困县帽子。

  (一)武乡县蟠龙镇老凹村情况

  基本情况:蟠龙镇老凹村位于蟠龙镇西部,全村194户,601口人,党员27人,低保户34户42人,五保户6户6人,区划面积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00亩,由老凹、闫家庄、东岭、火石角、范官坪5个自然村组成。距省道南沁线1.5公里,2014年人均纯收入3550元。

  产业发展情况:(1)双孢菇大棚20座;(2)年加工手工挂面5万斤、芝麻糖100万支;(3)优质谷子200亩、玉米400亩、豆类180亩、小杂粮200亩、辣椒70亩;(4)核桃经济林300亩、双季槐207亩、油用牡丹110亩、山楂80亩;(5)太行山绿化面积500亩。

  贫困户情况:贫困户71户,贫困人口208人。

  残疾人情况:残疾人16名,其中一、二、三级各2人,四级10人。

  (二)武乡县蟠龙镇祥良村情况

  基本情况:蟠龙镇祥良村位于蟠龙镇东部,全村96户,248口人,党员9人,低保户15户17人,五保户2户2人,区划面积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4亩,紧邻南沁线。2014年人均纯收入3500元。

  产业发展情况:(1)养羊200只;(2)优质谷子200亩、玉米300亩、豆类60亩;(3)核桃经济林120亩、油用牡丹30亩。

  贫困户情况:贫困户26户,贫困人口75人。

  残疾人情况:残疾人4名,其中三级2人,四级2人。

  二、2015—2016年省残联帮扶情况

  省残联农村工作队2015年5月进驻武乡县蟠龙镇老凹村、祥良村后,省残联党组理事会在反复调研、广泛征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五年帮扶整体思路:“养好一群鸡,种好一棚菜,植好一坡树,办好一个(挂面)厂,建好一个(合作)社,搞好一个(文化活动)站”。一年多来,在省残联党组理事会领导下,省残联农村工作队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户帮扶、扎实有效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一)因村施策,扶持当地特色优势产业

  2015年8月,蟠龙镇政府经老凹村村委村委讨论、村务公示、省残联包村领导同意后,向县扶贫办申请利用财政专项帮扶资金25万元建设老凹村手工挂面加工基地。项目建成后,拟由村委牵头注册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集中管理,统一销售,带动贫困户20余户,增加村民收入。目前手工挂面加工基地基建已基本结束,等待县有关部门审核验收。

  (二)因地制宜,融入当地龙头企业产业链条,依托产业发展,辐射带动农民增收

  为了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省残联领导带领扶贫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及相关部室负责人多次深入贫困村开展精准扶贫集中调研,并与县、乡(镇)相关领导及老凹村、祥良村干部进行了座谈交流。此后,农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要在前期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的基础上,对老凹村、祥良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等信息资料进行全面梳理,认真总结调研情况,把贫困户的需求和实地考察相结合,和县、乡、村有关领导共同商讨制定,利用财政专项资金30万,依托武乡县龙头企业大山禽业有限公司发展牧养鸡养殖,并利用老凹村山多坡广的地理条件种植中药材连翘,积极融入当地产业发展链条,实现发展有项目,增收有依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前,两村62户的鸡舍建设已基本竣工,老凹村每户50只鸡共1800只鸡苗已发放到户。祥良村1300只鸡苗也即将到位。350亩中药材连翘计划在2017年春天组织贫困劳动力种植。

  (三)因户帮扶,落实扶贫惠农政策

  2016年7月,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全面结束后,省残联立即组织70余名党员干部对两村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并签署了精准帮扶责任书。参与结对帮扶的党员干部们自发为贫困户购买了米面油和被子、床单等生活用品,到贫困户家中了解生产生活情况,解读扶贫政策、提供脱贫建议,到田间地头帮助干农活,向贫困户宣传党和国家的扶贫方针政策、措施办法,帮助贫困户树立脱贫致富的志气和信心。

  (四)发挥部门资源优势,开展送康复、送文化、送科技下乡活动

  1.组织省康复研究中心医技人员入村开展义诊咨询活动和残疾人康复需求摸底调查,免费为村中老人、残疾人配备2万元的康复辅助器具。

  2.为祥良村文化活动室捐赠了价值近3万元的电视、电脑、打印机、图书、电影等文化用品。

  3.邀请山西康硒大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农业专家为当地干部做了富硒农副产品知识培训,并赠送了十亩地用量的硒元素枝叶肥用于硒谷试验田。

  4.2016年春节前夕,省残联党组理事会领导对两村30户贫困户开展了春节“送温暖、送爱心”慰问活动,每户发放慰问金500元,共计15000元。

  经过近两年和当地政府的共同努力,省残联的两个包扶村将在2016年底实现贫困户全部摘帽脱贫。整村脱贫将是下一个攻坚战的主要目标。

  三、今后驻村帮扶工作的主要方向

  今年年底两村贫困户脱贫摘帽后,省残联确定的“养好一群鸡,种好一棚菜,植好一坡树,办好一个(挂面)厂,建好一个(合作)社,搞好一个(文化活动)站”的五年驻村帮扶计划仍要有序推进。整合资金、科学实施,逐步完成生猪饲养、祥良村河滩大棚蔬菜等项目,完善提升生态牧养鸡、连翘种植、手工挂面厂项目,引导帮助村集体办好合作社,和村集体经济有效衔接融合,确保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掉贫困村帽子。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