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进中的省聋儿康复教育研究中心

  山西省聋儿康复教育研究中心是2006年5月经省编委批准成立的正处级全额预算事业单位,现编制26名。2008年2月正式独立,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即山西省聋儿教育康复研究中心、山西省康蕾幼儿园(系在小店区教育局注册的三星级幼教机构)。中心现有在编职工23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6名,主要开展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听能管理、社区指导、项目工作等四项业务工作。

  自中心独立运行以来,按照中聋教改要求,2009年率先在全国省级机构中尝试教改;2010年成为全国五家听力语言康复教育改革试点机构之一;2011年全面模式在中心推开;2014年被定为六家全国听障儿童康复档案推行试点机构之一;2015年成为全国七家听障儿童康复档案信息系统试用单位之一。中心收训规模100名左右,来自全省各地,经过康复训练,80%的孩子进入普通幼儿园、小学随班就读。正因为有了一批甘于奉献、技能精湛的优秀教师,中心才能一步步发展到今天。

  王菁萍老师、李艳婷老师1991年7月毕业分配至今,从事听障儿童康复工作已20多年,作为中心从事聋儿康复教师工作最早的教师,已有百名听障儿童在她们的指导下走出无声世界,进入小学、中学、大学乃至参加工作,为聋儿康复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王菁萍老师是中心语训部主任、学前教育学科骨干,用心点亮聋儿无声世界里的希望,是她的梦想。

  记得十多年前,王老师班上来了一名新生丛容,入园时哭得很厉害,不愿意与小朋友玩,拒绝吃早饭,午睡不让关教室门,大便时不吭气,拉在裤子里,父母为此非常担忧。为了让丛容尽快适应新环境,每天,当丛容哭着来园时,王老师总是笑着迎上去,拉着她的手、摸摸她的头,带她看小朋友做游戏;上课时,给予她更多的引导和帮助,及时鼓励;午睡时,王老师总在她的身边,轻轻地拍着她入睡,然后把教室门关住;生活上,细心观察及时提醒她如厕。王老师用女性特有的细心、耐心向她倾注了融融的爱意,消除了孩子的紧张感,使她渐渐地接纳老师、喜欢老师,慢慢地与王老师成为了好朋友。每天来园时,只要一看见老师,她就会大声地说:“ao-r-ao”。现在丛容已是太原56中高三学生了,愿她今年考入理想的大学。

  崔欣家住小店区黑土巷,双耳极重度聋,3岁的她刚来时,她的妈妈含着眼泪说:“我不敢有太高的奢望,我只想听到自己的女儿能叫一声‘妈妈’”。望着孩子无助的眼神,望着这位母亲期盼的目光,王老师的心受到很大的震撼,命运是多么的不公平啊,她们同样有太阳般灿烂的笑脸、星星般明亮的眼睛,却听不到天籁般美好的回声,喊不出最神圣的“妈妈”。记得,王老师在教崔欣“爬”这个词时,为了让崔欣理解并说出“爬”“爬”“爬”、她也跟孩子一起做游戏,爬小桌子,由于小桌子低,王老师的膝盖上青一块、紫一块,小崔欣终于理解“爬”字时,她小手做爬的动作说“ba”,王老师教她“pa”,让她把手放在王老师的嘴前,感受老师发“p”音时气流的冲出,吹纸条、吹蜡烛,进行呼吸训练,终于孩子清楚地说出了“爬”字,就这样一字一句反复练习、巩固记忆,小崔欣不仅能喊出“爸爸、妈妈、老师”,而且她能够和健全孩子一样用口语表达自己的心声。她的母亲激动得见人就说:“太想不到了,我的女儿会说话了。”经过三年的艰苦的康复,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在的崔欣已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大四学生。还有2015年参加康复训练,父母皆为聋哑人的常乐敏,她奶奶不识字,王老师便把训练内容录音给奶奶,一遍一遍教奶奶训练方法,现已进入普幼的孙女成为奶奶最大的安慰。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多年来,虽然有时累得筋疲力尽、声音沙哑,但青春和汗水无怨无悔地洒在了聋儿康复的第一线,得到家长和领导的认可。她被北京联合大学聘为听力语言康复实训基地指导教师。并获得迎泽区优秀教师,康复中心、聋儿中心、省残联优秀工作者,荣获“山西省妇女儿童优秀工作者”,2008年9月荣获“省首届听力语言康复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荣获“全国首届听力语言康复教师职业技能大赛”集体“最佳教具制作奖”,等等。

  李艳婷作为省级言语矫治学科带头人,工作认真踏实,钻研教学、不断探索,培养出一批优秀学生。记得陈一明刚来中心,胆小、不说话,在李老师的耐心指导下,练习听声音、学说话,经过辛勤培育,陈一明已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李老师的工作得到家长和领导的认可。被评为康复中心、聋儿中心优秀工作者,2008年9月荣获“省首届听力语言康复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等。

  教研组长高磊自2004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到今天,已是第十三个年头,经过她的训练,有许多孩子进入了普幼、学校随班就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个叫妞妞的小朋友,是一个性格开朗活泼的女孩子,刚来园时高老师笑着问她:“宝贝,你几岁了?”她答:“你几岁了。”“你叫什么?”她也跟着说“你叫什么。”完全是鹦鹉学舌。妈妈说:“快叫高老师”,她就叫“刀老师”。高老师让她看着自己的口型,告诉她要用舌根用力来发音,并用手边的压舌板轻轻压了压她的舌头进行言语矫治,妞妞很努力地模仿着。几次之后,妞妞很用力很清楚地发出了“gao”音。孩子妈妈的眼泪瞬间流下来,妈妈激动地说:“高老师,这是妞妞第一次清楚地说出高字,我真的真的太高兴了。”高老师给家长打气,请家长相信只要共同努力,孩子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这之后,高老师对妞妞进行了系统的康复训练。为了能够保证孩子的听能状况,每天都会对她进行林氏六音测试,并要求妈妈在家也测试。在保证听能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制定了各领域的学习目标。从听记一项开始,到听记五项以上的练习;从鹦鹉学舌到和旁人对答如流;从一字一顿的说话,到熟练掌握绕口令……点滴进步背后,付出的是十倍百倍的辛苦。家长的认可是对高老师最大的褒奖。对孩子的努力付出,她不吝啬赞美,同时收获满满:几天不见,妞妞会给高老师一个大大的拥抱,然后对她说“高老师,我想你了,特别想你”。出差回来,高老师给她带个小礼物,她会说“谢谢高老师”,然后在老师脸颊印上一个甜甜的吻。有好吃的东西,她会对妈妈说:“妈妈,这个是给高老师的,谁也不能吃”。每当这时,高老师觉得自己的心也被融化了。通过两年的康复训练,孩子的听觉言语能力均达到一级水平,顺利进入普幼学习,并且在学校及课外,学习了英语、魔方、舞蹈等课程,真正融入了主流社会。

  有什么比孩子的进步更值得老师和家长开心的呢?高老师为孩子们感到骄傲和自豪:2岁多的小雨,从最初的任性调皮,到现在的懂事伶俐;4岁多的佳栋,从最初的木讷羞怯,到现在的聪明大方;14岁的启文,从最初的满怀戒备,到现在的对老师信赖有加。由于工作认真负责,被中心评为“优秀工作者”。

  聋儿中心的教师们用自己的心血和爱心谱写了聋儿康复事业新篇章,在他们的辛勤的努力下,一批批听障儿童回归有声世界,创造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相关信息